畢業(yè)于香港理工大學。深耕供應鏈和物流解決方案多年,目前做跨境電商。供應鏈是六便士,文學是月亮。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來自星星的tina 】
很早之前寫過計劃供應鏈大促做什么,物流供應鏈的大促前做什么,這篇把物流供應鏈大促中和大促后做什么,補齊吧。
回顧兩篇:
物流供應鏈,包括物流計劃、物流倉儲、物流配送、物流關檢務、物流解決方案。之前說過,物流供應鏈的工作模塊可以用三個字概括:inbound進,inhouse存,outbound出。物流供應鏈工作很復雜,要關注很多方面很多細節(jié)。
大促發(fā)戰(zhàn)報的時候,是生意端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卻正是物流的工作最緊鑼密鼓開始的時候。除了促前要為降本和提效做充分的準備外,促中和促后也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雙十一,對于生意端11/11就是大促期,而對于物流和供應鏈端可能是11/11 ~11/20都是在大促期。
入庫準備 – 進(干線/倉收貨)。我說的所有入庫都是全鏈路的door to door, 因為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講入庫就只講到了倉庫門口的入倉,這是不全的。入庫準備包括了集貨倉的收貨能力,國際干線資源,港到倉的資源和清關,倉庫的收貨、理貨、上架能力。根據計劃供應鏈確認的新補貨件數預計,結合以往大促的時間曲線還有特殊情況到貨的排摸,可以大概確定每個時間段的來貨情況,進行全鏈路的安排。
庫內準備 – 存(盤點/效期/直播倉)。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準備多少庫容,還有什么樣的貨架,庫容又分為收貨/理貨/暫存/存儲/直播區(qū)域。根據計劃供應鏈的峰值庫存件數預計,通過件數與體積與面積的轉化,得到需要的倉庫的面積和貨架數。同時,需要安排合適的時間進行庫存盤點,臨期品通知和下架。還有,對于特殊品(大件、貴品、禮盒、恒溫恒濕品等)需要要特別的庫容和流水線安排。對于專門的直播倉或者有安排直播的倉庫,要提前進行直播安排。
出庫準備 – 出(產能/包材/面單/直播倉)。消費者訂單產生以后,如何出去。根據單量預測 ,需要盤點庫內資源的準備情況,包括流水線、打包臺、分揀臺、倉配交接線,這就是出庫的產能。同時,包材、面單的數量夠不夠,也要提前確認。對于直播倉,需要做特殊的安排。因為直播倉的爆發(fā)時間段和普通倉不一樣,取消率更高。根據直播時間安排出庫人員,同時需要更多的資源進行取消訂單的庫內攔截和末端配送攔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正式工人和臨時工人的安排比例需要得當。
在途追蹤 – 進(異常預警)。其實這也是入庫準備的一部分,只是太重要而單獨講。這個我之前已經寫了兩篇專門講在途庫存追蹤,就是實物流與信息流的匹配,確認在途的貨到哪里了,大概什么時候能到,最終能到多少。過程中有什么樣的異常,超時預警。
時效表達 – 出(確定性/快)。從消費者下單到包裹簽收的時間?,F(xiàn)在各大電商平臺下單后,發(fā)貨速度是越來越快了。幾年前,你可能可以愿意等個三五天?,F(xiàn)在會發(fā)現(xiàn),幾十個包裹都在一兩天內到了。超過兩天沒發(fā)貨你可能就已經開始催了。時效表達有兩個詞:確定性、快。確定性有的平臺會表達成預計到達,有的是承諾到達,有的只會表達預計幾天內發(fā)貨并不表達到達。大促時期的時效表達不能太激進,也不能超過消費者的容忍值。根據單量預測(普通/貴品/大件訂單)和件單筆(影響操作復雜性),結合倉庫/倉配交接/分撥中心/末端的人力物力資源安排,排出每天的出庫和配送產品,看多少天能做完,然后看在日常的時效表達基礎上加上多少天合適,也就是經常說的T+X。
關檢務保障 – 進/出(保證金/備案/通關)。對于跨境電商來說,關檢務是保障物流順暢非常重要的一塊。進出口的商品和企業(yè)備案,向屬地和總署海關口岸的稅金擔保和保證金繳納,單量的披露確保海關資源在爆發(fā)時不會卡單。特價秒殺,0元贈品等都需要報備,否則也容易卡單。
消費者和商家體驗預案 – 出(投訴/賠付/物流異常)。成本,體驗是物流供應鏈最重要的結果指標。體驗有商家和消費者的體驗。商家端的體驗是提前通知,包括店鋪頁面發(fā)貨規(guī)則,大促系統(tǒng)功能(比如商貨品綁定,庫存調整等)降級,時效調整,提醒賣家對于全鏈路時間節(jié)點的cut off,等等。消費者端,則是對于破損,少貨,丟貨,物流異常,物流詳情錯誤等等體驗和賠付等。甚至出現(xiàn)了極端天氣,比如下雨下雨臺風出現(xiàn)了區(qū)域限購的通知和調整。
商家解決方案計劃 – 進/存/出(贈品/禮盒/貴品/重品)。主要是特殊品類的物流解決方案。贈品和禮盒的入庫都有特殊要求,庫內的打包操作也不一樣。禮盒預售還是非預售,打包時間、摔包和組包方案等。貴品的賠付規(guī)則、恒溫恒濕存儲。重品和大件的包裝和末端接入德邦大件配送等。同時,這些特殊品類都需要做單獨的銷量預測。
產品、技術、法務、PR、輿情小組保障。這個就不管是否供應鏈都需要的了,不講了。
入庫準備&在途追蹤是“進”;庫內準備是“存”;出庫準備和時效表達是“出”;關檢務保證&消費者商家體驗預案有“進”也有“出”;商家解決方案則與“進”“存”“出”都有關。
不管是進、存還是出,所有的人力,物力資源安排都需要有一個tolerance. 在預測的基礎上多準備一定比例,這個比例可以根據絕對值的情況來看。絕對值小的,可能20%,30%都可以。但是絕對比大的比如幾千萬訂單上億萬訂單的情況,5%就是幾百萬的差距了。要有差異時的應急方案,實際超出預測時,需要提前和供應商確定好多少個小時可以響應;實際少于預測時,則是否可以中途撤出臨時工等。
實時訂單監(jiān)控和物流履行監(jiān)控。需要BI加持,對比各條線路各個倉的分小時的訂單達成情況,和其他大促的對比。物流履行各個節(jié)點的效率,與同類大促同時間段對比。一般整點看。
倉庫安排出庫。根據波峰和波谷的時間段安排工人夜晚和倒班。以前的促銷總是從0點開始,波峰就會出現(xiàn)在0-2點,有可能會占到全天單量的30%左右,所以一定是要安排夜班生產打包的。后來因為消費者可能也不想熬夜等到凌晨有一些促銷也提早開始了,波峰也就提早了。
倉配交接和末端配送?,F(xiàn)在即使是大促期間有時候也會做當日達次日達。全鏈路的時效主要是倉庫出庫時間 + 配送攬收和末端派送的時間。所以和倉庫安排出庫一樣,物流配送供應鏈也要根據波峰波谷安排、調整車子。
時效調整。當促銷只有一天時,當某些倉或者某些線路訂單超過預測較多時,需要延長表達時效;如果訂單低于預期,則一般不需要調整時效。當促銷有多天時,第1天的訂單量最大,所以第1天需要延長的時間要最多。
資源調整。根據計劃供應鏈的在促中調整的單量預測,單量超出或者低于產能時的資源安排和調整。比如,A倉訂單超了導致產能不足,而B倉訂單少了產能多余,那么就要在AB倉之間進行人力調配。
突發(fā)事情的應急處理。例如特殊天氣的安排,下大雨了,那么可能會影響倉庫和配送的交接,特別是會影響末端配送,需要制定專項方案。比如極冬天北方下雪了,或者夏天南方的酷暑天氣,可能就要對特殊品類做區(qū)域限購。
關檢務保障。對于跨境電商來說,大促時訂單以幾十幾百萬訂單的速度秒級下發(fā),海關系統(tǒng)限流等,自動審單異常、通關審核的異常也會發(fā)生,需要在促中應對。
如果促銷不只一天的話,那么這些促后做的事情,在大促的第2天也就是促中也要開始做了。其實物流供應鏈在大促中和大促后并沒有太多區(qū)分,大促中做的事情大促后仍然繼續(xù)要做。只是有一些在大促后更加重點關注而已
出庫追蹤 VS. 目標。促前會制定每個倉每天甚至到半天和小時的出庫目標。日常如果是24小時99.9%出庫,那么大促期間根據體量,有的倉可能是48小時,有的可能是72小時。出庫完成的物流信息節(jié)點是出庫完成轉配送。
配送追蹤 VS. 目標。倉庫出庫和末端配送是緊密連接的。一個包裹最終妥投的物流信息節(jié)點是“簽收”。對于物流來說只有簽收才是一個B2C訂單的完整鏈路。根據不同線路會有不同的簽收的時效目標。大促期間通常會看3天,5天,7天簽收比例,以及99.9%簽收比例的耗時。
物流異常追蹤。包括物流詳情停滯、物流超時。物流信息一般每天都會更新的,大促也是如此,通常兩天也會更新。如果超過3天物流信息沒有更新可能就著急了。或者超過預計送達時效的訂單。都要專項處理。
消費者體驗。超時體驗性賠付、尾單處理、破損丟失等主動賠付。在大促期間如果物流信息5天沒有更新可能就要主動發(fā)起安撫和體驗賠付了。大促時的尾單,也是指超時未出庫或者未妥投的訂單,大促時的尾單一般都要專項處理,如果3000萬單,1%就是30萬單,0.1%也有3萬單,也是很影響體驗的。
瑪氏中國 | 2025年度國內運輸物流服務【冰淇淋業(yè)務】
3587 閱讀2025年京東物流貴州大件宅配、京東幫資源招商
1710 閱讀2025年京東物流-河北大件宅配、京東幫資源招商
1252 閱讀快運網點的“跨境突破”:利潤更高、增長潛力大、協(xié)同增效
987 閱讀物流企業(yè),沒有效率的增長就是在加速衰亡
923 閱讀倉庫設計干貨:選址、布局、設計、設施……
948 閱讀【權威發(fā)布】2025年貨車司機從業(yè)狀況調查報告(第一部分)
926 閱讀京東在國內首個大型折扣超市業(yè)態(tài)即將落地
834 閱讀什么樣的物流人,會越來越厲害?
842 閱讀支持99%歐洲國家互發(fā)快遞!菜鳥升級G2G泛歐3日達服務
8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