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日漸突出,世界范圍內的綠色低碳發(fā)展成為大勢所趨。推動碳排放交易對改善全球氣候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開始重視碳交易市場的建設。當前,碳交易已成為碳減排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覆蓋面將越來越廣。
隨著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陸續(xù)被開發(fā)并大規(guī)模使用。截止201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360億噸。排放的溫室氣體包裹著地球,捕獲太陽的熱量,導致了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
為改變地球污染日益嚴重的狀況,科學家及政治家們開始尋求全面的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于1992年通過。
1997 年國際社會達成了《京都議定書》。
2005 年,歐盟啟動全球第一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2009年2月,183個國家簽署區(qū)分責任控制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因為有了《京都議定書》 的法律約束,履約國(發(fā)達國家)的碳排放配額開始成為一種稀缺的資源,因而也具有了商品的價值和進行交易的可能性,并最終催生出一個以二氧化碳排放權為主的碳交易市場。
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各國主要采用了三種應對機制。
碳排放許可證制度
碳稅制度
碳排放交易制度
目前,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世界各國應用最為廣泛,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最主要方式。
2011年10月29日,國家發(fā)改委確定在以下城市開展碳排放去交易試點:北京、上海、廣東、深圳、湖北、重慶、天津
2012年6月13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CCER正式啟動。七省市開始研究編制試點方案。
2013年6月-2014年6月,地方碳排放交易市場陸續(xù)啟動運行。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開市,首批納入2162家電力行業(yè)。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碳交易定義
碳交易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統稱,在《京都協議書》要求減排的6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為最大宗,因此,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在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從而具備了商品屬性。
碳市場按交易產品可分為三種
碳排放配額(CEA)交易市場
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
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
碳排放配額是政府分配給控排企業(yè)指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是碳排放權的憑證和載體。1 單位配額相當于 1 噸二氧化碳當量。
向著“雙碳”目標
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義烏漲完廣州漲 通達兔等快遞全年或增收數十億!
1633 閱讀又出傷人事件!買A退B、簽收訛詐、押金不退……快遞小哥如何避坑?
1386 閱讀傳網絡貨運“獎補”全面暫停,誰破防了?
1376 閱讀興滿物流華北首個樞紐落戶普洛斯?jié)蠄@區(qū),開啟零擔物流新格局
1196 閱讀2025年7月中國快遞發(fā)展指數報告
877 閱讀國家鐵路集團950億成立新藏鐵路公司
841 閱讀中國郵政開通“濟南=東京”國際貨郵航線
766 閱讀阿里技術元老“多隆”隱退,曾入選阿里合伙人
793 閱讀拼多多與順豐香港恢復合作
748 閱讀京東物流“狼族”系列亮相機器人大會
70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