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最先的供應鏈公司就來自深圳的一批嗅覺敏感的民營企業(yè),解決了客戶一個最痛的核心問題:通關,當時大量的外資企業(yè)涌入中國,外資不善于與政府打交道,關檢匯稅等這些問題對于他們太棘手啦,所以當年以通關為核心需求幫助成長起了一大批傳統(tǒng)供應鏈公司。
第二階段:隨著很多客戶的業(yè)務發(fā)展,客戶企業(yè)遇到了資金瓶頸,需要供應鏈公司為其墊資墊稅,而供應鏈公司由于有大量的銀行結算流水,外匯買賣,銀行也十分喜歡這些業(yè)務,那么手握大量授信的供應鏈公司在銀行的幫助下自然而然的就干起了供應鏈金融的生意,當然,這其實也確實解決了很多中小微企業(yè)的融資難題。
第三階段:銀行資金收緊,民營供應鏈公司一下子舉步維艱,特別是把過去供應鏈金融作為主業(yè)經營的公司,更加艱難,銀行要壓降貸款,資金一時半載又回不來,供應鏈公司老板苦不堪言,陷入危機,甚至有些公司就直接宣布停擺啦。
總結一下:銀行貸款給供應鏈公司,供應鏈公司拿到錢去干啥銀行也不管,這種模式,已經出現了好多家的暴雷、企業(yè)倒閉事件,銀行也為任性埋單。不是給供應鏈公司的貸款就是供應鏈金融哦,姑且認為,這就是1.0模式吧,那么2.0至少是銀行應該穿透供應鏈公司給客戶貸款,即便是供應鏈公司兜底,其實風險結構,第一還款人,抽貸風險等都有比較大的變化的;3.0是公司客戶積累到一定程度,數字化也到達一定階段了,譬如:客戶預付20%,供應鏈公司配10%,銀行配70%,做個優(yōu)先劣后不兜底;4.0是達到一定階段,平臺具備一定公信力,直接對接客戶與銀行,銀行基于平臺提供的供應鏈服務+數據作為授信及放款最終依據,這是比較理想的,也是很多供應鏈公司為之奮斗的模式,我現在輔導的一些平臺,已經有部分實現了小批量的4.0模式啦,也就是平臺方對業(yè)務真實性及數據真實性兜底,不對信用風險兜底。
其實我們認真的分析下供應鏈公司的結構,供應鏈公司與保理公司以及科技平臺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嵌入了交易結構,參與了商流,那么必然會參與支付結算,保理公司更多是根據結算關系與法律關系,科技平臺更多是根據自身的科技或者數據能力來對接,有限像拉皮條:
傳統(tǒng)的供應鏈公司,提供的是短價值鏈上的淺層服務,當年的一招鮮吃遍天,而今已經不再獨門武功啦,這種服務并不能與客戶所在供應鏈形成深度鏈接,場景比較簡單,服務比較單一,后來過度依賴于供應鏈金融業(yè)務。與此同時,可能大家也看到一些國企供應鏈公司最近二三年還在一路高歌猛進,動不動就造就好幾家世界500強,這是為什么?但是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前些年,央企也盛行開展所謂的托盤業(yè)務,其實這是偽供應鏈金融,也出了很多問題,國資委明令禁止央企開展融資性貿易,一部分市場被擠掉了,另外一份市場就分流給一些地方國企啦,剛好接盤這些業(yè)務。還有就是剛才上面談到的民營供應鏈企業(yè)由于被銀行抽貸,很多業(yè)務也做不了啦,也被地方國企接過去啦。你會發(fā)現,經濟下行,民企被抽貸,很多地方國企進入了供應鏈行業(yè),本質是拉流量,獲授信,賺金融的錢。不可否認,一些國企資金充沛,開證方便,采購量大,與海外大宗商品供應商建立一定的信任關系,能夠較好的控制交付風險,確實也解決國內一些工廠原材料采購的融資難問題。細心的朋友會發(fā)現,國企里面其實供應鏈金融業(yè)務做得越大,賺錢越多的上市公司,越不值錢,看股價的表現與公司市值就可見一斑。
那么,我們看傳統(tǒng)供應鏈公司的紅旗飄不了多久啦。怎么才能讓新型的供應鏈公司彩旗飄起來呢?
經濟上行期,做短價值鏈服務發(fā)展更快,口徑寬,做同質化工作,通過流量大;經濟下行期,可能短價值鏈競爭力一旦失去了可能就會全軍覆沒,不信我們看一下行業(yè):報關行,過去很火爆,現在還有幾個單獨的報關行火爆的,絕大部分都死掉啦,因此接下來可能要做長價值鏈,做長價值鏈說著容易做起來很難,做的話一般分為做原來價值鏈的延伸,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做:存量客戶的增量業(yè)務,這個相對容易一些,因為客戶關系基本是現成的,只是需要增加服務能力與服務內容,譬如很多貨代公司就往供應鏈服務方向走,原來的客戶可能需要采購,就幫助找工廠,原來的工廠客戶可能需要銷售資源,就幫助對接客戶,然后再通過自己的物流優(yōu)勢打通整條供應鏈,成本劃算,服務鏈條更加完整緊密,客戶也滿意,這樣的成功案例在我服務的客戶中還真不少。很多業(yè)務最怕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懸在半空中的,就很麻煩,守又守不住,攻又攻不出去,業(yè)務越來越萎縮,直到最終動彈不得。所謂:集中優(yōu)勢兵力圍繞一個點把服務做深做透后,然后沿著客戶需求疊加更多服務點,往上游或者下游走,最終對客戶形成網絡化服務模式。
圍繞特定的產業(yè),帶有明顯的行業(yè)特性或者地域特性,我國有上千個特色產業(yè)集群區(qū),其實有針對性的深度供應鏈服務其實不多,一些企業(yè)試圖轉型來做這個事但缺乏頂層設計與專業(yè)化運營能力,因為這里涉及到產業(yè)、產業(yè)服務、供應鏈、倉儲、物流、風險、金融,科技等非常立體的若干環(huán)節(jié),需要一個龐大的經驗豐富的團隊,沒有較好的人才結構這個機器開動不起來,當然這就是一個工程龐大的、系統(tǒng)性的,更加具有未來的系統(tǒng)工程—產融供應鏈平臺:
這里面涉及到復雜的角色,還必須要用數字化手段將各個節(jié)點鏈接起來,把復雜的業(yè)務場景串起來才能形成一條高效鏈、可信鏈。
我們花了二年多的時間幫助一些客戶打造以下一些產融數字化平臺供參考:
最終形成了平臺自身通過運營獲得資產、場景真實、過程可控、資產流轉高效:
瑪氏中國 | 2025年度國內運輸物流服務【冰淇淋業(yè)務】
2971 閱讀2025年京東物流貴州大件宅配、京東幫資源招商
1479 閱讀物流企業(yè),沒有效率的增長就是在加速衰亡
755 閱讀快運網點的“跨境突破”:利潤更高、增長潛力大、協同增效
735 閱讀【權威發(fā)布】2025年貨車司機從業(yè)狀況調查報告(第一部分)
723 閱讀倉庫設計干貨:選址、布局、設計、設施……
717 閱讀京東在國內首個大型折扣超市業(yè)態(tài)即將落地
673 閱讀順豐獲任大圩葡萄官方指定物流服務商
715 閱讀什么樣的物流人,會越來越厲害?
688 閱讀支持99%歐洲國家互發(fā)快遞!菜鳥升級G2G泛歐3日達服務
6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