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賬2小時、中途暫停營業(yè),上海Costco開業(yè)首日的體驗很崩潰……
“Costco可能都沒預料到會來這么多人,管理太混亂了?!?月27日,美國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中國大陸首店在上海閔行正式開業(yè),在結賬隊伍中,排了一個多小時仍未買上單的消費者抱怨道。
當天下午1點左右,Costco上海閔行店宣布下午暫停營業(yè)。在會員APP上通知消費者,“因賣場交通人潮擁塞,為提供您更好的購物體驗,今日(8月27日)下午開市客賣場將暫停營業(yè),請避免前往?!?/p>
據(jù)了解,Costco是美國會員制倉儲式超市,以低價、精簡的商品和會員制為核心商業(yè)模式,曾被稱為“沃爾瑪?shù)奈ㄒ粚κ帧?。它擁有全?a class="tag_clic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href="http://www.tumeigg.net/news/10-16" onclick="tagClick(68)">供應鏈體系,商品保持在4000個左右精選SKU(庫存量單位)。在全球11個地區(qū)設有超過770家的分店,會員量超9600萬。
而落戶上海閔行區(qū)的中國大陸首家門店,總購物面積近1.4萬平方米,設有1200個停車位,是其全球門店中最大的停車場,但這也完全沒能應對首日開業(yè)的巨大人流。
開業(yè)首日的人流量,的確超出了Costco的預期。Costco入口處的工作人員表示,門店9點營業(yè),有不少消費者早上8點就來排隊了。為了分散巨大的人流量,Costco正門入口已經不可進入,步行消費者需要繞行1公里以上,通過三樓停車場才能進入Costco門店。而一些無法停車的消費者,則將車停在了1-2公里外的地方。
然而,排隊時間過長,也是首日營業(yè)最大的問題。盡管門店內22個收銀臺全開,但每條排隊隊伍人數(shù)都在幾十人,不少消費者表示,結賬等待時間在1-2小時之間。有消費者稱,大部分人都選擇手機支付,但店內信號差導致結賬速度變慢。
特色一:在商品陳列、選品等方面,Costco大陸首店與其他市場的門店類似。該店只有一層購物區(qū)域,面積近1.4萬平方米,為消費者提供了27大品類的4000件商品。與美國門店一樣,商品大多以棧板方式陳列,堆頭鮮明簡潔,方便消費者選購。
特色二:除了大量進口品牌之外,Costco自主品牌科克蘭(Kirkland Signature)也吸引了不少人關注。該品牌包含衣物飾品、嬰幼兒玩具、家居布置、保健美容等。據(jù)現(xiàn)場消費者反饋,日化類產品相對比較優(yōu)惠,茅臺也比市場價便宜很多。
特色三:此外,Costco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會員服務。目前,上海閔行店的會員服務有西式餐飲、聽力服務中心、光學眼鏡部和輪胎修護中心,這四類經典會員服務。
作為一個“現(xiàn)象級”的大型超市,Costco是極少數(shù)在面臨亞馬遜等電商渠道沖擊下,依然能夠維持強勁增長的實體零售企業(yè),其會員模式、低毛利率和少SKU等方式也顛覆了傳統(tǒng)零售行業(yè)。
在過去十年中(2006-2016年),電商的崛起對傳統(tǒng)零售業(yè)造成了巨大沖擊。全美第三大零售商Sears市值縮水96%;大型百貨連鎖J. C. Penney股價下跌86%;梅西百貨下跌55%……而奪取這些巨頭份額的,就是迅猛發(fā)展了十年、市值增長近20倍的亞馬遜!
不過,有一家傳統(tǒng)零售商頂住了電商沖擊,實現(xiàn)了逆勢而上,十年間市值增長了1.7倍,這家零售商就叫Costco。在2018年,Costco便成為全球第二大零售企業(yè),同時還是全美最大的有機菜市場、最大的汽車零售商,以及最大的紅酒零售商。
那么,Costco為什么這么火?會員模式在中國究竟能不能走得通?
供應鏈極致化的競爭優(yōu)勢。
第一,超低SKU→規(guī)模經濟效應→針對供應商的高議價力→低運營(采購)成本。
典型的超市,每一個品類都向消費者提供非常多樣的選擇,例如沃爾瑪?shù)腟KU約為10萬,同時向這么多品牌的供應商進貨,每家的訂單量必然偏小,議價能力就要降低。而Costco僅提供約4000個活躍SKU,每一個品類都已經經過精挑細選,只為消費者提供兩三種“爆款”。由于消費者的購買非常集中,Costco的單個SKU的進貨量就將提高,從而獲得巨大的采購議價能力。
第二,超低SKU→商品大件包裝→規(guī)模經濟效應→針對供應商的高議價力→低運營(采購)成本。
為了將規(guī)模經濟效應發(fā)揮到極致,雖然Costco商品單價低,但都是大件包裝,所以顧客每次采購量并不低,進一步加快了Costco向供應商采購的頻率與采購規(guī)模。
第三,超低SKU→高庫存周轉→低運營(庫存)成本。
Costco的庫存周轉非???,因為Costco的單個SKU進貨量巨大,在降低采購成本的同時,對整條供應鏈擁有絕對控制權,通常1個SKU會分配給若干供應鏈企業(yè)負責生產。它采用按市場需求分批生產的策略,使得庫存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
事實上,Costco庫存周期只有29.5天,低于沃爾瑪?shù)?2天和Target的58天。同時,高周轉率還能夠為企業(yè)帶來充裕的現(xiàn)金流。
第四,超低SKU→高效供應鏈管理→高庫存周轉→低運營(供應鏈管理)成本。
Costco店里30%的商品直接由生產商送至門店,70%則送至中心庫,商品盡量不再拆包,Costco的庫存周轉天數(shù)比沃爾瑪和亞馬遜少1/3,甚至比擁有強大自營物流體系的京東電商還要少20%。強大的供應鏈支撐,使得Costco的部分產品從設計、制造、出貨到賣場進行銷售可以短至一周時間。
將消費者從屏幕拉回現(xiàn)場。
除了小米,雷軍提到次數(shù)最多的公司恐怕就是Costco了?!斑M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p>
Costco,中文名好市多,中國大陸叫開市客,諧音“摳,死摳”。
沒錯,“摳”是這家超市巨頭的特性。包裝不拆就上架,大箱大件賣,減少拆包成本;SKU(庫存量單位)不超過4000,便于大量采購時議價,提高坪效,節(jié)約成本;幾乎不為自己打廣告,靠會員口碑獲客,能省則省……類似的“摳”,隨手例子一打。Costco解釋稱,這都是為了讓“顧客獲利”。
在Costco,毛利超過14%的商品要報董事會批準才能上架,而一旦某品牌沒法在Costco以最優(yōu)最低的價格出售,Costco就會立即著手找供應商生產同類的Kirkland(Costco自有品牌)產品,把前者擠出去。當進銷差減到最低的同時,Costco嚴把質量關。一旦供應商出現(xiàn)質量問題,至少三年都不會與其合作。
可以說,低價高質,這是成就Costco的法寶之一。
除此之外,Costco還擁有八種極致的服務體驗。
品類嚴選→饑餓營銷→極致消費者體驗。由于Costco執(zhí)行品類嚴選政策,導致超低的SKU,顧客看到了心儀的商品,如果沒有及時“下手”,有可能在店里轉一圈下來,東西就已經銷售一空了。正是這種后來讓雷軍模仿的“饑餓營銷”手段,讓Costco的顧客明白了什么叫“先下手為強”。
“變態(tài)”退貨→極致消費者體驗??梢哉f,Costco的退貨政策相當“瘋狂”。它規(guī)定,除了電腦、數(shù)碼相機和投影儀等一些電子產品需要在購買后90天內進行退換外,其他商品沒有退貨期限。不管你的理由是什么,收據(jù)有沒有,時間過去多久,只要你的Costco會員卡里有消費記錄,都可以成功退掉。
試吃政策→極致消費者體驗。Costco賣場里常年提供近30個試吃臺,員工不斷主動為顧客送上各類產品的試吃試用。當你逛一圈出來,可能就已經在里面吃飽了。
生活服務類拓展→極致消費者體驗。大多數(shù)人認為Costco是一家大型商超,但它可不是商超那么簡單,Costco的許多分店還設置輪胎維修、藥店、眼科診所、照片沖洗、加油站、烘焙屋、旅行代理等。這種向生活服務領域的品類拓展,更加強化了消費者的極致體驗感。
高員工福利→高員工忠誠度→極致消費者體驗。如果要讓顧客滿意,首先要讓員工滿意,因為顧客滿意是由滿意的員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Costco深諳此道,付給員工的時薪是22美元,是美國零售業(yè)平均時薪($11.24)的近2倍;同時,還提供配套的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險和年假計劃。就職一年后,新員工的退休儲蓄賬戶就可獲得股票期權獎勵。
據(jù)了解,2018年Costco員工(工作1年以上)留存率達到94%,遠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企業(yè)文化建設→高員工滿意度→極致消費者體驗。Costco的企業(yè)文化來自詹姆斯辛內加爾,即Costco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他信奉“讓人感到幸?!钡娜松軐W,把座右銘“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融入到了Costco幾十年的運營歷程中。這樣的企業(yè)文化,意味著堅守正確的價值觀,恪守對顧客和員工的承諾。
引流商品→極致消費者體驗。Costco是靠會員費賺錢的公司,需要性價比足夠高的商品吸引更多會員,也就是所謂的“Trigger”,比如熱狗+蘇打飲料套餐售價為1.5美元,三十年未變,平均每年賣出超過1億份。
精準的客戶群定位→獨特會員政策→極致消費者體驗。Costco的服務對象是中產階級,目標客戶特點是時間成本高,希望一站式購齊所需商品,追求高品質生活,對商品質量和性價比均有較高要求。
實際上,Costco在全球擁有超過9000萬名會員,續(xù)費率達到91%。其他所有實體零售商,最終還是要賺取差價。唯獨用會員費模式的Costco,能夠完全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銷售商品,不賺差價,甚至部分商品會虧損出售。
Costco模式在全球范圍內都取得了成功,目前付費會員已經超過5000萬人,過去十年凈利潤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8.1%,股票市值則上漲了接近5倍。
1996年,中國第一家山姆會員商店落地深圳,只有付費成為其會員才能進入超市購物。與山姆同期進入中國的付費會員制超市的還有麥德龍等,但很多后續(xù)都不再堅持付費會員模式,甚至退出了中國市場。因此,對于Costco模式在中國能不能復制大家都有著各自的看法。
部分人士認為,首先,大賣場業(yè)態(tài)在國內市場已經疲態(tài)盡顯,競爭力漸失;其次,會員費模式在國內的接受程度仍有待驗證;最后,Costco的本地化能力將面臨考驗。基于這三點原因,Costco在中國大陸的業(yè)務很難延續(xù)其在全球其他地區(qū)的成功。
事實上,Costco整個商業(yè)模式是建立在其對目標客戶的深刻洞察力的基礎之上的。Costco雖然志在中國市場多年,但并沒有急于進入的策略,還是能夠看出其用心之深。
它采取了非常穩(wěn)健的三步曲,即天貓國際→天貓→線下。四年磨一劍,Costco正是想通過線上試水獲取到真實的運營數(shù)據(jù),從而在中國市場能夠描繪出精準的消費者畫像,進而為線下開店做好準備。
中國與Costco的美國主戰(zhàn)場相比,人口密度、消費習慣、思維模式與文化習俗等都有實質性的差異。比如,美國的中產階級基本都是大家庭,一周去一趟Costco進行大采購,所以大包裝商品備受青睞。
但在中國城市,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這種小家庭其實并不喜歡大包裝。如果Costco為了迎合中國市場而采用小包裝,這種看似“貼心”的改變,可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將會在其商業(yè)系統(tǒng)中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規(guī)模效應將受到影響,并沖擊其低價運營機制,而這恰恰是Costco價值主張的基礎。
這些討喜顧客的點,是Costco要面對的痛。未來,在“持”與“變”的微妙博弈中,Costco又會如何選擇?會員制超市到底能不能打動中國消費者?我們還需要時間來進行驗證。
“兔子”啃“蓮藕”,快遞生鮮牌怎么打?
1027 閱讀快遞大變革:“納稅新規(guī)”落地、社保加強征管,這次反內卷誰會被淘汰?
994 閱讀物流企業(yè)大客戶銷售預測總翻車?攻略來了
743 閱讀京東物流在江蘇成立供應鏈科技公司
700 閱讀戈壁征途,極兔護航!極兔成為戈20官方指定物流合作伙伴
660 閱讀順豐同城推出商超百貨即配解決方案
547 閱讀Shopee調整跨境直郵現(xiàn)貨商品發(fā)貨政策
605 閱讀2025年京東物流貴州大件宅配、白云區(qū)資源招商
542 閱讀京東物流2025運輸業(yè)務招標
534 閱讀美團閃購聯(lián)合華為共建“騎手補給站”
50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