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總體TPM23的感受,再來聊一下今年的重頭戲:合約談判。
隨著市場的急劇降溫,美線合約的談判也終于回歸到傳統(tǒng)的時間線。TPM作為合約談判的起點,船貨雙方在線下充分交流,雙方表達各種的訴求后,3月份接下來的時間會繼續(xù)對話見面,從最初的意向性逐步進入實質性談判,從約價到其他條款開始明朗化,今年也是在疫情后第一個“正?!钡暮霞s談判季。
除了時間線的正?;?,其他要素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美線合約談判從來不是單看一年,連貫性非常重要。去年發(fā)生的事情(艙位、價格的變化,船貨雙方的履約情況等等)直接影響今年的談判。事實是,過去兩年發(fā)生了太多的事情了。
在正式開始聊今年合約之前,我想先總結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準確地說是船貨關系的質變。
2021年和2022年從船貨關系上看剛好是兩個極端,也充分暴露和展現(xiàn)了目前美線合約的弊端。
此話怎講?
按道理合約對雙方是有約束力的:船司按照約價提供MQC的艙位,貨主按照約價訂夠MQC的貨量。在一個波動很小的市場,雙方基本會遵循合約精神,違約的動力和幾率很小??墒?,2021年發(fā)生什么,大家很清楚了。市場即期價遠遠高于合約價,貨量遠超艙位,船司按照約價提供的艙位無法完成MQC,貨主被迫接受加價或者走遠高于約價的即期價,否則貨物無法按時出運。2021年是船司“違約”的一年,接著馬上輪到客戶了。2022年大家也清楚記得,即期價在合約簽署后沒多久就跌破約價,隨后一路下滑。船司一改往日作風,“主動”下調約價,以保貨量。約價因此成為paper rate, 放在那里看看而已,船司給簽約的客戶開始報固定1-2月的價錢,從履約的角度看,2022年合約也是失敗的。
2021年和2022年的船貨關系還歷歷在目,馬上開始2023年的談判。
既然合約看上去沒有那么重要了(雙方都有可能違約),還有簽約的必要嗎?對于大中型客戶來說,合約還是最重要的運價方式。而且,船司要考慮長期客戶關系和貨量的基本盤,對于大中型客戶的履約度偏高,即便是像2021年那樣的極端市場。因此,大中型直客簽約是必然的。除了約價,還有很多合作條款也需要以合約的形式明確下來。對于小型客戶來說,簽與不簽看自己。如果想借此機會建立與船司的聯(lián)系,今年是個好開頭。如果貨量不大,目前的物流合作伙伴可以滿足需要,同時對于今年的市場并不看好,走即期價也可以。當然,任何的簽約決定都是賭博,市場最終的走向將會證明簽與不簽固定約價這個決定的對錯。
今年約季還是有幾個新變化的。第一,船司和貨主的心態(tài)不一樣了。 主力船司手握過去兩年賺取的巨額現(xiàn)金,即便要打價格戰(zhàn),心里也不慌。市場變淡,船司姿態(tài)也會放低,很多東西可以談。貨主終于等到談判的主動權,一定會充分利用。手里有貨的貨主就是香餑餑,是船司和貨代爭搶的首要目標。 第二,之前說過,鑒于全球集裝箱已經出現(xiàn)過剩,船司對額外的免柜期不會像去年卡得那么緊。有些大型直客可以拿到疫情前的超長免柜期,普通合約的免柜期也比去年長。最后,船司競爭格局發(fā)生改變,船司之間的市場策略差異非常大。先不考慮2M 2025年正式解散帶來的市場變化,賺取高額利潤的主力船司對貨主的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對今年市場的解讀差異很大。有的頗有點“獲利回吐”的感覺,認清了今年的形勢,在運價和其他附加條款上比較靈活。有的還想延續(xù)過去兩年的神話,還在試圖說服客戶今年旺季的艙位將會非常競爭,不要一味壓價。
雖然2M兩年后才正式解散,從目前的市場行為看,他們兩家對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xiàn)。MSC的策略很明顯,在大量添置運力后, 他們就是奔著市場份額去的。因此, 他們家對于大客戶這種基本盤會非常靈活積極,已經聽到了一些很激進的約價。這不算意外,關鍵看市場其他玩家如何應對:跟還是不跟是個問題。
在說具體的約價之前,我們不妨問一個問題:簽約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簽約不是為了拿最低的約價,簽約最后是為了出貨。貨出不去,合約簽得再漂亮也沒用。
大部分的合約還在談,不過陸續(xù)傳出頭部直客(一年進口幾十萬FEU以上)的約價已經談得七七八八了。目前看, 客戶和船司之間的差異很大,同一家直客拿到不同船司的約價不同,同一個船司給不同客戶的約價也不同。美西有1500左右的,也有低于1500的。目前看,雖然船司想按照美西2000來簽,市場接受度不高。如果頭部直客價格在美西1500上下,其他中小型客戶將在1500-1800區(qū)間浮動。接下來的幾周時間將會有更多的消息傳出,到時再探再報。
2021年證明了一件事情:約價越低,貨主拿到約價的艙位幾率越低。有了2021年的經歷,很多貨主開始擔心約價太低的話其實反而不利。假設今年第三季度市場反彈,美西即期價升到2000,那些簽了低于1500的客戶還能100%拿夠約價的艙位嗎?另一方面,貨主也不能主動支付高于市場價的溢價,否則自己的飯碗不保。如何取得兩者的平衡,什么價位的運費既可以順利出貨又不必支付不必要的物流成本,這個問題將是對貨主最大的考驗。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約價已經部分失去作用,其重要性也不如以前了。過去兩年市場的激蕩告訴大家一個真理:最后走貨的運價還是由市場決定,而不全看合約?,F(xiàn)在把船司按在地上摩擦拿到超低約價的客戶,一旦市場反彈,是否也會是第一批被限艙甩柜的客戶呢?
最后說一下貨代。今年的市場貨代做到大客戶的難度很大,因為除了超低約價,有些貨主要求的東西船司才能給:超長免柜期、甚至是免堆期。這些船司以前不考慮的條件今年“被迫”答應。不過,除了超大型直客之外還有千千萬萬個中小型客戶,貨代發(fā)揮的空間還是很大。貨代的價值在過去兩年一再被證明。市場波動越大,貨代機會就越多,而這幾年確定性最高的一個事實是:市場會一直波動。
瑪氏中國 | 2025年度國內運輸物流服務【冰淇淋業(yè)務】
1921 閱讀2025年京東物流貴州大件宅配、京東幫資源招商
1367 閱讀物流企業(yè),沒有效率的增長就是在加速衰亡
685 閱讀京東在國內首個大型折扣超市業(yè)態(tài)即將落地
645 閱讀快運網點的“跨境突破”:利潤更高、增長潛力大、協(xié)同增效
658 閱讀【權威發(fā)布】2025年貨車司機從業(yè)狀況調查報告(第一部分)
646 閱讀倉庫設計干貨:選址、布局、設計、設施……
654 閱讀順豐獲任大圩葡萄官方指定物流服務商
659 閱讀順豐澳大利亞墨爾本新倉啟用
570 閱讀什么樣的物流人,會越來越厲害?
597 閱讀